标准号:ISO 15901-1-2005 
实施状态:作废 
中文名称: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  第1部分:压汞法 
英文名称: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osity of solid materials by mercury porosimetry and gas adsorption - Part 1: Mercury porosimetry 
发布日期:2005-12 
被替代标准:ISO 15901-1-2016 
代替标准:ISO/FDIS 15901-1-2005 
采用标准:BS ISO 15901-1-2006,IDT;GB/T 21650.1-2008,IDT 
起草单位:ISO/TC 24 
标准简介:本部分描述了根据Ritter和Drake发展的压汞法来评价固体的孔径分布和孔中的比表面。它是一种可比较的方法。由于汞污染,本方法通常是破坏性的。测得的渗透到孔或空隙中汞的体积足与孔径相关的静压力的函数。 
    实际操作时限制的最大外压力约为400 MPa(60 000 psia),这一压力对应于能测得的最小孔径约 
为0.003 μm。能测得的最大孔径主要受样品深度的影响,因为从样品顶端到底端汞的静压力有差异, 
一般能测得的最大孔径为400 μm。测量覆盖了颗粒内的和颗粒问的孔隙率,通常该方法不能区分这两类同时存在的孔隙。 
    本部分适用于研究大多数非润湿多孔材料。 
    本部分不适合于汞齐化的材料,例如金、铝、还原铜、还原镍和银等某些金属,如果-定要用该方法, 
则需要对样品进行预钝化处理。在外压力下,有些材料会发生变形、挤压或破坏,并出现开孔坍塌、闭孔 
打开的现象。在某些情况下,可能需要引入样品压缩率修正因子以获得有用的可比较的数据。因此,压汞法具有可比较性。 
文件格式:PDF 
文件大小:275.91KB 
文件页数:26 
(以上信息更新时间为:2019-11-22) 
 
 
ISO 15901-1-2005 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度  第1部分_压汞法.pdf
(275.91 KB)
 |   
 
 
 
 |